咸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靜/文
春風掠過千年古城,拂過帝陵的殘垣斷壁,一朵花的綻放正書寫著跨越千年的敘事——
乾陵腳下虬枝盤曲的百年古樹吐露新蕊,鄉村振興畫卷中的“致富牡丹”鋪就金色田野,咸陽湖畔的萬頃花海重構城市天際線。
咸陽,這座鐫刻著周秦風骨、漢唐氣象的古城,以牡丹為經緯,編織出一幅文化傳承、產業振興與城市煥新交相輝映的時代錦緞。
花海徜徉:穿越千年的視覺盛宴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從歷史深處款款走來,“國色天香”在乾陵大唐牡丹園再度驚艷人間。
4月12日,2025大唐牡丹賞花季于萬眾矚目中開幕。800株百年牡丹古樹舒展虬枝,400余種珍稀牡丹次第綻放,“媚娘”“楊貴妃”“太平公主”等百年名株,以虬勁枝干托起碗口大的重瓣繁花,瞬間成為游客“團寵”。
輕撫“太平公主”牡丹古樹的斑駁樹皮,大唐牡丹園負責人張迎國娓娓道來:“這株牡丹樹花開艷麗,花徑最大達到28公分,熱情奔放、氣度不凡,有種敢作敢為的氣質。她就是大唐長安最艷的一朵牡丹花‘太平公主’,恰如大唐精神歷經滄桑而風華永駐……”
穿行于牡丹花海,恍若步入永泰公主墓壁畫《宮女圖》中的盛唐畫卷,牡丹的雍容華貴早已融入咸陽的歷史血脈。
駐足于“貴妃插翠”品種前,甘肅游客史風琴驚嘆:“此花外層粉瓣如云,內里金蕊似日,真應了白居易‘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盛況!”更有攝影愛好者架起長焦鏡頭,捕捉晨露中牡丹與梁山相映成趣的絕妙構圖。
當傳統賞花邂逅現代創意,“吃春”雅事煥發新生機。
采擷晨露未晞的牡丹,現場制作一份“牡丹生菜”,再飲一杯牡丹花茶,愜意自在。中午11點,循著攬客聲,“牡丹餃子”前已排起長隊。“武皇同款”牡丹餃子在大唐牡丹園飄香,鳳丹牡丹花瓣與鮮肉調和,蒸騰的熱氣裹著千年風雅。
“‘武皇同款’餃子是園區今年新推出的,用的都是可食用的鳳丹牡丹,從花瓣到根皮全身都是寶,孕育著天然的治愈之力。”張迎國說,“今年,我們還和周邊的農家樂創新推出了牡丹雞蛋、涼拌牡丹等牡丹宴,豐富活動內容的同時也讓牡丹‘飛入尋常百姓家’。”
從《詩經》“贈之以芍藥”的古老情誼,到歐陽修《洛陽牡丹記》的傳世癡迷,千百年來牡丹承載著中華文明的審美追求。而今,乾陵大唐牡丹園以文化創新的筆墨,讓親歷其中的每一位游客領略國色天香的牡丹與輝煌燦爛的唐文化相互交融的魅力,讓千年文脈在舌尖綻放、于指尖流轉、隨衣袂飛揚。
牡丹經濟:鄉村振興的芬芳密碼
距離乾陵大唐牡丹園56公里外,興平市阜寨鎮北八一村百畝牡丹園正上演著“春深似海”的盛景。
循著蜿蜒的鄉間小道前行,迎面碰上該村黨支部書記王升團,他正在查看牡丹園區墑情。“再過幾天就到牡丹的盛開期了,這園子里牡丹花品種眾多,有姚黃、魏紫、趙粉、二喬、酒醉楊妃、白雪塔等10余種,以前光守著幾畝薄田,現在一天到晚忙活著,日子越過越有盼頭。”王升團笑語道出產業融合的喜悅。
自從與興平阜盛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土地流轉協議后,王升團的生活軌跡發生了大轉變:每年固定土地租金入賬,平日化身“花田管家”參與園區管理,農閑時還能在自家小院經營“村房短住”。這種“租金+薪金”的模式,也讓全村近兩百農戶都嘗到了產業融合的甜頭。
去年,整個園區接待游客8.2萬人次,成為當地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典范。未來,園區計劃通過延長牡丹產業鏈,開發牡丹鮮花餅等衍生產品,形成“花開賞景、花落成金”的循環經濟鏈。近年來,北八一村充分利用毗鄰西安咸陽和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的區位優勢,通過實施土地流轉、大田托管、訂單種植等措施,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和特色經濟,進一步盤活了農村各類資源要素,轉變了生產方式,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農業效益,為進一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這片土地的故事,恰似深埋地下的牡丹根脈在時光滋養中悄然延展。鄉村振興的韻律,滴落在新時代的宣紙上,洇開永不褪色的春之圖騰。
咸陽湖畔:一城春色半城花
四月的咸陽湖畔,春風蘸著湖水作畫,牡丹以霓裳輕舞的姿態叩開春的門扉。4月14日,走進咸陽湖景區,萬國牡丹園的紅紫嫣然、古渡花圃的粉白疊雪、細柳營廣場的唐韻流芳,沿著咸陽湖次第舒展,牡丹基因已深度融入咸陽這座古城的肌體。
“牡丹不僅是觀賞花卉,更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咸陽湖宣傳策劃科工作人員唐肖肖介紹,景區依托渭河沿岸地貌,在16.82公里的湖岸線上精心布局牡丹園,形成“東、中、西”三段特色景觀帶。萬國牡丹園內,3萬余株牡丹爭奇斗艷,大胡紅、銀紅巧對、洛陽紅等品種各具風姿;古渡公園的牡丹與清渭樓相映成趣,渭濱公園的花海則與亭臺樓閣相得益彰。景區還搭配芍藥、木香等花卉,延長觀賞期,并融入漢服體驗、戲曲表演等文化活動,讓游客在賞花之余感受咸陽的歷史底蘊。
漫步湖畔,國色天香引來游人如織。漢服愛好者手持團扇與牡丹合影,孩童在花叢間嬉戲追逐,老人在樹蔭下對弈閑聊,構成一幅生動的春日圖景。市民文苗苗帶著孩子游玩時感慨:“花香四溢的公園讓孩子親近自然,也讓親子時光更溫馨。”
牡丹的盛開還帶動了周邊文旅消費。許多游客賞花后,順道探訪古渡廊橋、咸陽博物院、福園巷子等地,形成“賞花+文化”的一日游線路。
今年,咸陽市以花為媒,推出“山南水北 咸陽很美”春季系列活動,涵蓋賞花節慶、文藝展演、體育賽事等。從咸陽湖景區的沉浸式秦文化演藝,到乾陵腳下的大唐牡丹文化旅游節,牡丹元素貫穿文旅融合的各個環節,帶動市民游客深度體驗“花城”魅力。
暮色漸沉,波光里牡丹的倒影愈發唯美。這朵承載著民族審美基因的“國民之花”,早已超越植物學的范疇,成為解碼文明傳承的密鑰、奏響城鄉共鳴的琴弦、丈量幸福生活的標尺,在新時代續寫著“國色天香”的永恒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