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紫斑牡丹基地
在隴原大地的褶皺深處,一座被譽為“中國牡丹之鄉”的古城正以滿城芬芳迎接春夏之交——臨夏,古稱河州,每年“五一”小長假前后,會迎來一年一度的牡丹開放期。屆時,紫斑牡丹競相綻放、花香醉人,眾多游客前來趕赴這場視覺與嗅覺的雙重盛宴。
牡丹隨處有,勝絕是河州。
臨夏,一塊被黃河水滋潤的土地,自古以來山河壯美、風景秀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擁有一個個獨具魅力的自然標識、歷史符號、人文名片。尤其是這里坐落著絲綢之路上第一座黃河石窟——炳靈寺石窟,傳承著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歌花兒,被譽為“中國花兒之鄉”,而牡丹便是“花兒臨夏”的一張獨特名片。

牡丹廣場
近年來,臨夏州深入挖掘紫斑牡丹資源優勢,推動紫斑牡丹規模化、集約化、市場化發展。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立足牡丹資源稟賦,持續放大文化旅游綜合效應,不斷拉長牡丹全產業鏈,以花為媒、以節會友,精心籌備各類以牡丹為主題的文旅活動,實現了牡丹從單一觀賞到精深加工、文化創意融合發展。“河州牡丹”標識品牌越發閃亮,“美麗經濟”成為撬動鄉村振興之路的一把“密鑰”,一路“繁花”。
臨夏,這座絲路重鎮與牡丹的緣分可追溯至盛唐時期。臨夏牡丹又稱河州牡丹、河州紫斑牡丹,因其花瓣基部有明顯的紫色斑點而得名,有著1400多年的栽培歷史。相傳文成公主進藏和親路過臨夏住在炳靈寺時留下數株牡丹,經過千百年繁衍發展,留下了家家戶戶種牡丹的習俗。據考證,在當地供奉文成公主的寺院里有大量牡丹元素的唐卡圖案,在出土的金代墓葬中有牡丹磚雕的紋飾。明嘉靖版《河州志》中也有百姓家家戶戶栽種牡丹的記載。

牡丹長廊
明清時,“牡丹隨處有,勝絕是河州”的詩句,讓臨夏牡丹與洛陽天香、菏澤魏紫“分庭抗禮”。紫斑牡丹這一獨特品系,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原寒風中淬煉出如玉脂般的花瓣,花瓣基部浸染的深紫斑點,恰似絲綢之路上商賈們珍藏的夜光杯酒痕,訴說著千年故事。

觀音面
以花為媒,以花會友。每年各類牡丹活動的舉辦,帶動了旅游業蓬勃發展。浪牡丹不僅僅是一項民俗活動,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弘揚。牡丹花節、攝影展、文化展、手工藝展示等活動層出不窮,在豐富游客體驗的同時,也為當地群眾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除了旅游產業的發展,浪牡丹活動還促進了臨夏地區文化交流。2024河州牡丹文化嘉年華以多彩形式宣傳“牡丹之城”,推介地方特色,匯人氣、促交流、聚商機,展現臨夏的獨特魅力。

玉壺冰心
如今,不論是公園社區,還是農家庭院、街道綠地,處處都能看到牡丹的存在,曾經臨夏人“餓了時想饃饃哩,吃飽時看牡丹呢”的夢想早已實現。
臨夏人對牡丹的喜愛是刻在骨子里的,種牡丹、賞牡丹、品牡丹、畫牡丹、雕牡丹、繡牡丹……點點滴滴都是對牡丹的熱衷與喜愛。除此之外,臨夏人還愛“唱牡丹”!
上去了高山望平川,
平川里有一朵牡丹,
紅牡丹怎比這尕妹耀眼的臉呀!
……
在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花兒里,“白牡丹”“紅牡丹”“黑牡丹”成為高頻詞傳唱至今,寄托著人們的情感。

河州牡丹不僅裝點春光,更驅動著產業發展。紫斑牡丹渾身都是寶,其根、花、種子、花瓣、花蕊、嫩芽、莖葉都具有食用、藥用價值,可以加工牡丹酒、牡丹油、牡丹茶、牡丹花芽菜等保健品。紫斑牡丹已成為一個全鏈條式產業,其“藥、賞、食”的功能特性覆蓋第一、二、三產業,涉及種植、加工、釀造、輕工、文學藝術、繪畫雕刻、餐飲、旅游活動。

牡丹磚雕
在臨夏州紫斑牡丹研究會、臨夏州振華牡丹園藝科技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龍頭企業的大力倡導下,通過開展牡丹文化宣傳、標準技術推廣、栽培誤區糾正、典型示范引領等途徑,臨夏人對紫斑牡丹的認識提升到新高度,發展牡丹產業的熱情空前高漲,極大地推動了紫斑牡丹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微風夾雜著牡丹的馨香,輕輕拂過,沁人心脾。五月,是臨夏牡丹盛開的時節,佛頭青、觀音面、紫朱砂、梨花雪、粉西施、綠蝴蝶、醉楊妃把“花兒臨夏 在河之州”裝點得唯美、盛大。
當牡丹紋樣邂逅馬家窯彩陶,當傳統栽培嫁接組培技術,這座絲路古城正以牡丹為筆,繪就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產業振興協調發展的時代畫卷,當牡丹文化月的煙花照亮夜空時,臨夏人知道,這片土地上的牡丹從未老去,它只是以新的姿態,永遠停駐在最美的花期——每年五月,滿城國色如期而至,將綻放出絲路不朽的芳華。
國色天香錄——十四城牡丹風采展之臨夏篇
牡丹詩詞摘錄
陳子昂談河州牡丹之勝悵然有作
清·吳鎮
牡丹隨處有,勝絕是河州。
及爾談今夕,今予感舊游。
望臨洮
明·解縉
長城只自臨洮起,此去臨洮又數程。
秦地山河無積石,至今花樹似咸京。
觀駱氏園牡丹
清·吳鎮
枹罕花稱小洛陽,金城得此詎尋常。
但能醇酒千壺醉,安用雕欄八寶裝。
大帥雄風傳北勝,美人國色在西方。
竹間水際今猶昔,豈獨聲華重李唐。
河州牡丹觀賞地
◆百里牡丹長廊:百里牡丹長廊位于臨夏市大夏河畔,是一條長達數公里的牡丹種植帶。這里種植的牡丹品種繁多,數量龐大,春末夏初,牡丹競相綻放,形成一片壯觀的花海。
◆河州牡丹文化公園:河州牡丹文化公園位于臨夏市東區,是一個集牡丹觀賞、文化體驗、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園。這里不僅是一個觀賞牡丹的地方,還是一個了解牡丹文化和歷史的好去處。此處經常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如牡丹詩詞朗誦會、牡丹攝影展等,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領略到牡丹文化的魅力。公園內還設有兒童游樂區、健身區等,適合全家出游。
◆東公館:東公館是臨夏市的一處古建筑群,也是一處著名的牡丹觀賞地。這里種植的牡丹品種繁多,數量龐大,各色牡丹競相綻放,如紅、白、粉、紫等色系應有盡有,而且樹大花繁,每一株都顯得那么生機勃勃。此處不僅是一個觀賞牡丹的好去處,還是一個了解臨夏歷史和文化的好地方,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和文物,通過參觀和學習,可以更好地了解臨夏的歷史與文化底蘊。
◆八坊十三巷:八坊十三巷是臨夏市的一條著名古街,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而聞名。這里不僅是一個觀賞牡丹的地方,還是一個了解臨夏古建筑和文化的好地方。
◆臨夏紅園:紅園是臨夏市的一處著名園林,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而著稱。這里的牡丹品種繁多、花色鮮艷,是臨夏賞牡丹的絕佳地點之一。
◆王坪村牡丹基地:王坪村牡丹基地是臨夏市牡丹栽培規模較大、品種較多的地方之一,有著完善的科研設施和技術團隊。(記者 馬玉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