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中魯海雪藥業有限公司位于甘肅臨夏經濟開發區,作為招商引資項目,企業聚焦“藥食同源”領域,開發以當歸和黃芪等中藥材為原料的保健食品及功能性產品。“從項目考察到正式投產,我們扎根臨夏一年多。如今,這條融合傳統中醫藥與現代科技的生產線終于有了成果。目前,公司產品已進入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今年預計出口額2000萬美元左右。”彭智鋼說。
“食藥物質”通常也稱作“藥食同源”藥材。在我國傳統飲食文化中,一些中藥材往往作為食材廣泛食用。我州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過渡地帶,獨特的地理、氣候、土壤條件,孕育了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僅《臨夏本草圖錄》一書就收錄植物、動物和礦物近千種,中藥材種類多達1100多種。“之所以選擇臨夏,是因為這里非常適合中藥材生長,尤其是當歸、黃芪、黨參等道地藥材品質出眾,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認證。”彭智鋼說。
憑借這一資源優勢,我州不斷推動中醫藥產業發展,初步形成了以康樂縣沿太子山麓,和政縣沿牙塘河、大小南岔河、牛津河流域,臨夏縣和積石山縣的高寒陰濕區為主的中藥材生產基地。在產業發展中,我州一方面積極繪制招商圖譜,通過舉辦招商推介會、參加行業展會等方式,成功引入多家生物醫藥企業。“隨著公眾健康意識的增強,‘藥食同源’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前景非常廣闊。臨夏有很好的原材料,對中藥材產業發展也高度重視,先后出臺了多項政策和支持舉措。公司在項目推進時得到了多方面支持,從土地審批到廠房建設、外貿資質辦理等,政府專班全程‘陪跑’,相當給力。這對企業來說,少了很多后顧之憂,也增強了發展的信心。”彭智鋼說。
作為東西部產業協作的受益者,彭智鋼對發展模式有著深刻理解:“東部提供技術標準和市場渠道,西部貢獻優質原料和產能空間,這種優勢互補讓企業競爭力倍增。希望在雙方的努力下,通過東西部協作搭建的橋梁,讓臨夏的‘金疙瘩’真正發揮它的價值,帶動更多群眾增收,助力臨夏產業發展”。